一、气源系统故障
1、仪表风线堵塞
由于球阀在仪表分支风线末端有节流作用,风线中脏物在此处易堆积堵塞,致使仪表风压过低,调节阀不能全开全关,甚至调节阀不动作。
2、空气过滤减压阀故障
空气过滤减压阀长时间使用,脏物太多,减压阀漏风,减压阀设定输出压力过低,使输出的仪表风压小于规定的压力,致使调节阀动作迟缓,不能全开全关,甚至不动作。
3、铜管连接故障
铜管老化漏风,接头连接处松动或脏物堵死铜管,使仪表信号风压低,致使调节阀不动作,不能全开全关,手动状态时阀位不稳定、产生调节振荡。
4、仪表风系统故障
空压站异常,装置净化风罐异常,切水不及时,使风线结冰,仪表风线漏风或被脏物堵死,造成装置仪表风压过低,甚至无风。
5、仪表风支线阀门未开,造成调节阀不动作
常发生于装置大修、改造后开车期间。
二、电源系统故障
1、电源线接线端子处松动、短路、脱落、极性接反故障
由于现场振动、接线不牢,造成接线松动或灰尘太多,致使接触不良、控制室到达现场的信号时有时无,形成调节阀动作混乱并产生调节振荡。
由于接线失误,设备进水或受潮等原因,使电源线接线处短路,从而使调节阀接受到的信号比调节器的信号便低,造成调节阀不能全开全关、脱落及极性接反调节阀不动作。
极性接反常发生于安装新表、重新接线、装置大修等情况。
2、电源线中间接头或中间受伤处故障
电源线受环境的振动、外力的拉扯,绝缘胶带失效、绝缘性能下降及接头进水高温烘烤等原因,使电源线接头松动或似断非断,电源线之间短路或对地短路,接线头或电源线断裂,致使调节阀动作不连续,不能全开全关或不动作。
在维修过程中,电源线中间接头接反,造成调节阀不动作。
3、调节阀不受调节器控制故障
在装置大修、改造后开车过程中,电源线接错或控制室内组态有错误,造成调节阀不受调节器控制。
三、电气转换器故障
1、零点、量程不准
由于安装调试不准或现场振动、温度变化等原因,使转换器输出信号的零点、量程不准,致使调节阀不能全开全关、泄露量大、限量等现象。
在对转换器现场调校中,首先应保证转换器信号小表指示准确,平常应对信号小表进行维护。
2、节流孔堵塞
仪表风脏物堵塞节流小孔,致使调节阀不动作。
3、输出不线性
由于转换器中的线圈、部件老化或受现场振动、环境温度的影响,使转换器的输出不线性,致使在对其进行零点、量程调节过程中,不能达到要求值,调节阀动作不线性、不能全开全关。
四、阀门定位器故障
(一)、电气阀门定位器
1、零点、量程不准
由于定位器安装过程中调试不准或现场振动、温度变化及调节阀阀杆行程改变、反馈杆位置的改变等原因,使调节阀最小开度和最大开度与控制室的信号不一致,致使阀门定位器输出的信号不能使调节阀全开全关,造成泄露量大、限量等现象。
在对定位器现场调校中,首先应保证调节阀动作良好、反馈系统安装牢固动作良好,然后通过标准信号来进行调整,使调节阀的行程与控制信号一致。
2、节流孔堵塞
脏物堵塞节流孔,使定位器无输出信号,导致调节阀不动作。
3、喷嘴、挡板间有赃物
受现场环境的影响,定位器使用一段时间后,会附着一层灰尘,影响喷嘴挡板的背压,从而影响定位器的输出,造成调节阀状态不稳、产生震荡。
4、密封不好
定位器长期使用后,各种紧固螺母、密封垫片易发生松动、老化现象,造成定位器漏风,使调节阀不能全开全关、阀位不稳,产生调节振荡。
5、反馈杆故障
长期运行中,反馈杆紧固螺母逐渐松动,甚至脱落,造成反馈杆松动、歪斜,与固定件卡碰、脱落,使调节阀动作迟缓,波动频繁,调节阀限位甚至失去控制。
反馈板上的限位弹簧脱落或反馈杆从中脱出,造成反馈杆与反馈板接触不良,产生滞后,造成调节阀动作频繁,使被控参数难以稳定,特别是在调节阀动作要求准确的温度控制中产生较大影响。
6、固定螺母松动
定位器固定螺母安装不牢,产生松动,造成定位器歪斜,影响反馈杆动作,造成卡碰现象,使调节阀动作不稳定,产生限位等现象。
定位器中各种弹簧的紧固螺丝在震动环境下松动,改变了弹簧的预紧量,影响弹簧的张力和状态,使定位器的零点量程发生改变,定位器不线性,致使调节阀不能全开全关、调节阀动作不线性。
7、永久磁铁位置发生变化
由于受到外力作用,使两块磁铁的位置发生变化,改变了磁场的位置,是线圈受力不平衡、定位器输出不线性,致使调节阀动作不线性。
磁铁吸附杂质(如铁销等)形成卡碰,阻碍挡板的移动,使定位器的输出不准,从而使调节阀动作与控制信号不一致。
(二)、智能定位器
1、反馈杆故障
反馈杆紧固螺母松动,甚至脱落,造成反馈杆松动、歪斜、与固定件卡碰、脱落,使调节阀动作迟缓、波动频繁、调节阀限位,甚至失去控制。
定位器固定不牢,发生歪斜、松动,影响反馈杆的活动,造成卡碰现象,使调节阀限位。反馈板上的限位弹簧脱落或反馈杆从中脱出,造成反馈杆与反馈板接触不良,产生滞后,造成调节阀动作频繁,使被控参数难以稳定,特别是在调节阀动作要求准确的温度控制中产生较大影响。
2、定位器调校不好
调校中,中间位置没有找好,手动输出时,调节阀没有全开全关、气开气关选择不对等,使调节阀不能全开全关,造成泄漏量大、限位等现象。
3、由于智能定位器的调校复杂,时间长,而且需要多次全开全关,对工艺波动大,因此,调校时,应把调节阀切出,特别是在调校控制温度的调节阀一定要离线调整。
五、调节阀故障
1、调节阀漏量大、调节阀全关时阀芯与阀座之间有空隙,造成阀全关时介质的流量大,被控参数难以稳定。
1)、在调节阀调校中,调节阀行程调节不当或因长时间使用造成阀芯头部磨损腐蚀,通常解决方法是向下调节阀杆、减小空隙,达到减少泄漏的目的。
2)、阀芯周围受到介质的腐蚀比较严重,阀芯受介质中焊渣、铁锈、渣子等划伤产生伤痕,应取出阀芯进行研磨,严重时应该更换新阀芯。
3)、阀座受到介质的腐蚀比较严重,或介质中焊渣、铁锈、渣子等划伤产生伤痕,阀座与阀体间的密封被破坏,应取出阀座进行研磨,更换密封垫片,严重的应该更换新阀。
4)、阀内有焊渣、铁锈、渣子等赃物堵塞,使调节阀不能全关,应拆卸调节阀进行清洗,同时观察阀芯、阀座是否有划伤磨损现象。
5)、套筒阀阀芯与阀座间的密封垫片损坏、碟阀的密封圈损坏,使调节阀全关时节流间隙比较大。
2、调节阀盘根故障
阀杆与盘根间的摩擦力使调节阀小信号难以动作,大信号跳跃振动,造成调节过程中调节阀波动较大,参数难以稳定,摩擦力大时造成调节阀单向动作甚至不动。日常维护中应该定期增加润滑油或润滑脂,盘根老化严重,泄露严重的应该更换盘根。
1)、被调介质的高温、高压使调节阀的盘根膨胀老化、加大对阀杆的摩擦力;
2)、由于阀杆的频繁动作使盘根的密封性变差,因而介质外漏,若介质是高粘介质,会附着在阀杆上,加大了摩擦力,同时,外泄介质受冷凝固,更加增大了摩擦力;
3)、在处理盘根泄漏时,盘根压板太紧,增大了阀杆的摩擦力;
4)、调节阀安装管道前后管线不同心,使调节阀有应力且附加到阀杆上,致使阀杆与盘根的摩擦力加大。
3、阀杆与连接件松动或脱落
由于现场震动或连接件紧固螺母松动,阀杆太靠下,与连接件连接部分太少,在运行中,阀杆与执行机构推杆不同步或脱落不动,影响调节阀动作,甚至失灵。
4、阀座有异物卡住或堵死
管道中杂质进于阀座,损坏阀芯、阀座,影响调节阀动作,使漏量增大。
在酸性气、瓦斯气的调节中,气体中的杂质在调节阀节流处逐渐沉淀、堵塞调节阀。
在切水阀调节中,由于介质压力小,流速缓慢,介质中的杂质逐渐沉淀,堵塞调节阀或调节阀前后的管道,使调节阀失去作用。
5、调节阀膜头故障
调节阀的波纹膜片长时间使用而老化变质、弹性变小、密闭性变差,甚至产生裂纹漏风严重;压缩弹簧老化、弹性系数改变,甚至断裂。因此,调节阀膜头输出的摧杆位移发生变化,推力变小,导致调节阀调节质量变差不能全开全关,甚至失去调节作用。
六、调节阀控制系统中PID参数的设定
PID设定不当,影响调节阀的动作,甚至造成调节阀震荡调节,影响阀的使用寿命。在进行PID调节中,首先应保证工艺介质比较稳定。
如液位调节中,若进料成周期性的大幅震荡,则液位很难稳定,还要确认工艺阀门的开启状态,在手动状态先使参数波动较小后,再进行PID调节。
七、工艺状态的确认
在调节阀漏量大时,确认副线阀门是否全关,调节阀限量时,确认调节阀前后的阀门开启程度,在被控参数变化频繁时,确认工艺流程是否存在大的波动。
八、在对加热炉燃料油调节阀进行维修时,最好把调节阀切出投用副线运行,以防影响生产。如果不切出,可开一点副线阀,维修时一定确保不因调节阀全关而使炉子熄火。